海底捞月的成语故事
拼音hǎi dǐ lāo yuè
基本解释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暂未找到成语海底捞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海底捞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日三月 |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一竿子捅到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七捞八攘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
三月不知肉味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不日不月 | 《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 |
不知底细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
与日月争光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与日月齐光 | 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
东捞西摸 | 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 |
东洋大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东海扬尘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东海捞针 | 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
东海逝波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
东海鲸波 | 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
中流底柱 |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临风对月 | 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
义山恩海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义海恩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
乘桴浮海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九天揽月 |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九州四海 |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九洲四海 |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书囊无底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
争光日月 | |
二分明月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云垂海立 |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
云堦月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