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仑吞枣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基础信息
拼音gǔ lún tūn zǎo
注音ㄍㄨˇ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繁体鶻侖吞棗
感情鹘仑吞枣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英语swallowed a date whole(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 to read without doing any thinking for oneself)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鹘仑吞枣的意思解释、鹘仑吞枣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蛇吞象 |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
交梨火枣 |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付之梨枣 |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
兔走鹘落 | 见“兔起鹘落”。 |
兔起鹘落 |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
半吞半吐 |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吞云吐雾 |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
吞刀刮肠 |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
吞刀吐火 |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
吞吞吐吐 |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
吞声忍气 |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
吞声忍泣 |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
吞声忍泪 | 形容强忍悲伤。 |
吞声饮恨 | 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吞声饮气 | 犹吞声忍气。 |
吞声饮泣 |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
吞声饮泪 |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 |
吞炭漆身 |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吞符翕景 | 谓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
吞纸抱犬 | 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
吞舟之鱼 |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吞舟是漏 |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
吞舟漏网 | 见“吞舟是漏”。 |
吞言咽理 |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吞风饮雨 |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
咽苦吞甘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啮檗吞针 | 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