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鼎折覆餗鼎折覆餗的意思
dǐngshéyǎn

鼎折覆餗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出处《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例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shé fù yǎn

注音ㄉ一ㄥˇ ㄕㄜˊ ㄈㄨˋ 一ㄢˇ

繁体鼎摺覆餗

感情鼎折覆餗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鼎折餗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鼎折覆餗的意思解释、鼎折覆餗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代鼎臣 见“一代宗臣”。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七折八扣 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
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反四覆 反复无常。
三折之肱 肱:胳膊。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其肱 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股为良医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三番四覆 番:次;覆: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翻四覆 三、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三足鼎立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丛轻折轴 指即使轻而小的物件,装载多了也可以使车轴折断。
东量西折 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
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举鼎绝脰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举鼎绝膑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九鼎一丝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