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桑落瓦解桑落瓦解的故事

桑落瓦解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g luò wǎ jiě

基本解释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势可见。”


暂未找到成语桑落瓦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桑落瓦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叶落知天下秋《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块石头落了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一块石头落地
一字不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一知半解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片解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一落千丈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一解不如一解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一钱不落虚空地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七上八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七零八落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三瓦两巷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三瓦两舍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三瓦四舍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上南落北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下回分解
下落不明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不上不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不成三瓦《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落俗套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不落窠臼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