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幼的成语故事
拼音nán nǚ lǎo yòu
基本解释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暂未找到成语男女老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男女老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家老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一男半女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
一索得男 | 《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
一索成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七男八婿 | |
七老八倒 |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
七老八十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七老八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
三朝元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
三男四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我挣了一份大家私,又没有三男四女,只得这个孩子,若得他一举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 |
三老五更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三老四少 | |
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中郎有女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天津吕某,妇某氏……相夫子,事事尽礼。中郎有女,年十四,已字人。” |
久惯老诚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
九天仙女 |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二八女郎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
五男二女 |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
人老心不老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他这个汉子,人老心不老,有朝一日,会靠不住的。” |
人老珠黄 |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仕女班头 | 元·王实甫《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 |
以老卖老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
倚老卖老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
倩女离魂 | 唐·陈玄祐《离魂记》 |
儿女之债 | 元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愿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
儿女之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
儿女亲家 |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
儿女夫妻 |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