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赋声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dì fù shēng
基本解释见“掷地金声”。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暂未找到成语掷地赋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掷地赋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乱涂地 |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一十八层地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
一口一声 |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
一口同声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一吠百声 |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声不吭 | 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
一声不响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
一天一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
一射之地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
一席之地 | 《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一掷乾坤 | 语出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
一掷千金 | 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
一掷巨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到得有钱时节,挥金买笑,一掷巨万。” |
一掷干坤 | |
一掷百万 | 《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 |
一牛吼地 |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
一牛鸣地 |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
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 《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 |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一箭之地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
一败涂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
一迭连声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6回:“左右一迭连声道:‘带妇人,带妇人。’那妇人却动也不动。”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一隅之地 |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