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善远罪的成语故事
拼音qiān shàn yuǎn zuì
基本解释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暂未找到成语迁善远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迁善远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
一介之善 | 《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
一岁三迁 |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
一岁九迁 |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
一技之善 | 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
一日九迁 | 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
三迁之教 |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
下乔迁谷 | 参见“下乔入幽”。 |
下车泣罪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不亦善夫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不得善终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不次之迁 | 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
不测之罪 |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
不知者不罪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
不迁之庙 | |
不远万里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不远千里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与人为善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丑声远播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东徙西迁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
东迁西徙 | 《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
为善最乐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为期不远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
举善荐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乏善足陈 |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
乐善不倦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乐善好义 |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
乐善好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