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寰中的成语故事
拼音yù mǎn huán zhōng
基本解释誉:声誉;寰中:天下。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
出处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誉满寰中,声盖天下。”
暂未找到成语誉满寰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誉满寰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
一言中的 |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
一语中人 | 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一语中的 |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
七满八平 | 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
三平二满 | 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不屑毁誉 | 《后汉书 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 |
不幸而言中 | 《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不自满假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
不虞之誉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个中之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
个中人 | 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
个中妙趣 | 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
个中滋味 | 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中书君 | 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
中冓之言 |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
中原板荡 |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
中原逐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中外古今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中外合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
中外驰名 |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
中天婺焕 | 明·丘濬《故事成语考·老寿幼延》:“贺女寿曰:‘中天婺焕。’” |
中山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中庸之道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中心如噎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中心如醉 | 《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