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胁肩低首胁肩低首的故事

胁肩低首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é jiān dī shǒu

基本解释见“胁肩低眉”。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功义如此,尚见疑于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


暂未找到成语胁肩低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胁肩低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高二低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七首八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七高八低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三首六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不堪回首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知高低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不识高低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两肩荷口
举首加额宋·司马光《谕若讷》:“上乃飞白‘安静’二字,以赐若讷,若讷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举首奋臂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举首戴目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乱首垢面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亚肩叠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亚肩迭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仰首伸眉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
企足矫首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巍然被衮,号称天子,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何其衰也。”
伏低做小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伏首帖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伏首贴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伤心疾首《‘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低三下四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低人一等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这个家庭中,他从小就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低低切切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低吟浅唱
低唱浅斟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低唱浅酌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低回不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