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偏信则暗偏信则暗的故事

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拼音piān xìn zé àn

基本解释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暂未找到成语偏信则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偏信则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偏之见《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一偏之论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一则一,二则二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不令而信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不偏不倚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不偏不党春秋 鲁 墨翟《墨子 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不可偏废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不平则鸣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明不暗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不欺暗室《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不言而信《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不进则退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乐极则忧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乐极则悲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事宽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事款则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事缓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事预则立《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云期雨信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以偏概全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以身作则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信不由衷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信以为实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信以为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信以为真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