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游鱼的成语故事
拼音lòu wǎng yóu yú
基本解释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4回:“李靖望前飞走,真似失林飞鸟,漏网游鱼,莫知东南西北。”
暂未找到成语漏网游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漏网游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洞之网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
一游一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一网尽扫 | |
一网打尽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
一豫一游 | 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
上溢下漏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
上漏下湿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不惭屋漏 |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门惊如市,不惭屋漏;心抱如水,无欺暗室。” |
不愧屋漏 | 《诗经 大雅 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
不欺室漏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
不欺屋漏 | 《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
丛雀渊鱼 | 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东游西荡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东游西逛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 |
东荡西游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
丧胆游魂 | 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 |
临川羡鱼 | 汉 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
临河欲鱼 | 《文子·上德》:“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 |
临河羡鱼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
临渊结网 | 明·杨珽《龙膏记·游仙》:“早办个凤想仙缘,休等待临渊结网,只落得月缺花残。” |
临渊羡鱼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为渊驱鱼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语出《孟子 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 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 |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大小文武官员,都是助纣为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甚非计也。” |
乌衣之游 |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
云游天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