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乘致寇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chéng zhì kòu
基本解释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出处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暂未找到成语负乘致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负乘致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决胜负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
一致百虑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上天不负苦心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
不分胜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
不负众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专心一致 | 《清朝野史大观·缪炳泰以画受高宗知遇》:“可见一技之末,非专心一致为之数十年,亦不能发名而成业也。” |
专心致志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临危致命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举国一致 |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
久负盛名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
乘云行泥 | 《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
乘人不备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
乘人之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
乘人之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 |
乘伪行诈 |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
乘兴而来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 |
乘其不备 | 明·郭勋《英烈传》第53回:“我们不如同众将暗去劫营,这是乘其不备,必可生擒徐达矣。” |
乘其不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
乘利席胜 | 《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
乘势使气 | 《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
乘坚策肥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
乘坚驱良 |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 |
乘敌之隙 | 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乘时乘势 | 《孟子 公孙丑上》:“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
乘机应变 | 明·许自昌《水浒记·谋成》:“乘机应变,料难逃漫天圈套,管教似探囊取寄,使人绝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