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苛捐杂税苛捐杂税的故事

苛捐杂税的成语故事


拼音kē juān zá shuì

基本解释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

出处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暂未找到成语苛捐杂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苛捐杂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为国捐躯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五方杂厝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五方杂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五类杂种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亟疾苛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人多口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人多嘴杂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人多手杂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凌杂米盐《史记·天官书》:“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纵横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为盐。”
刮刮杂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叠见杂出《明史·刘茞传》:“今民穷财殚,府藏虚罄,水旱盗贼,星象草木之变叠见杂出。”
嘈嘈杂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有化作青蝇,在棘树上嘈嘈杂杂闹的。”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慷慨捐生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拉拉杂杂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1回:“但耳朵边已拉拉杂杂爆得怪响,倒像放几千万炮章一般,头上火星乱打下来。”
捐华务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捐弃前嫌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捐忿弃瑕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捐本逐末《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捐残去杀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捐生殉国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捐身徇义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捐躯报国《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捐躯殉国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捐躯殒首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捐躯济难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捐躯赴难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金抵璧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