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瓶罄罍耻瓶罄罍耻的故事

瓶罄罍耻的成语故事


拼音píng qìng léi chǐ

基本解释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出处《诗 小雅 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暂未找到成语瓶罄罍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瓶罄罍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瓶一钵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一言难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4回:“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如何取巧弄诡之处,真正一言难罄,抑且挂一漏万。”
一钵一瓶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不以为耻《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不耻下问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不耻最后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不耻相师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井底银瓶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包羞忍耻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半瓶子醋杨朔《我的改造》:“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我,这些年转弯抹角的,直到现在还是个半瓶子醋。”
卑鄙无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厚颜无耻《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含垢忍耻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奇耻大辱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守口如瓶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守瓶缄口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室如县罄
室如悬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寡廉鲜耻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引以为耻
忍耻偷生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忍耻含垢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忍耻含羞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恬不知耻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报仇雪耻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