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病民害国病民害国的故事

病民害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ng mín hài guó

基本解释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暂未找到成语病民害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病民害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国三公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民同俗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病不起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七病八倒
七病八痛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万国来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万民涂炭《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三徙成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三病四痛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
上医医国《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不以词害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不以辞害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不知利害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不羁之民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与民休息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与民偕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与民同忧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与民更始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与民除害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专权误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丧天害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丧师辱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丧心病狂《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丧权辱国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