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冬裘夏葛冬裘夏葛的故事

冬裘夏葛的成语故事


拼音dōng qiú xià gě

基本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暂未找到成语冬裘夏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冬裘夏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冬二夏
业绍箕裘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窃伏自念,业绍箕裘,家藏坟索,插架之收储,趋庭之问答,其于文献盖遮几焉。”
为裘为箕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事后诸葛亮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五冬六夏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五月披裘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众毛攒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常言道:‘众毛攒裘。’”
克嗣良裘唐·向延之《兰亭始末记》:“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业。”
克绍箕裘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冬扇夏炉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冬日可爱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冬日夏云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冬温夏凊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冬温夏清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冬烘先生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冬烘头脑
冬烘学究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冬箑夏裘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十冬腊月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反裘伤皮《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反裘负刍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反裘负薪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吉光片裘明·陈继儒《妮古录》第一卷:“余有宋仲温出子昂《兰亭跋》,诸体皆备,而仅九段,然亦吉光片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