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清受淡的成语故事
拼音áo qīng shòu dàn
基本解释熬:忍受。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出处清 陶贞怀《天雨花》第29回:“老母尚且熬清受淡,若为人子者,反在房中与妻享用,真所谓狗彘不如了。”
暂未找到成语熬清受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熬清受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清二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
一清二白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一清如水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
一路风清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
三清四白 | |
上当受骗 | 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
不咸不淡 | 欧阳山《苦斗》:“周炳仍然在不咸不淡地教书。” |
不清不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与受同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
两袖清风 |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丽句清词 | |
丽句清辞 | |
云淡风轻 |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五积六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
交淡若水 |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代人受过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
伏法受诛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传道受业 |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俟河之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信受奉行 | 《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俯首受命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
傍观者清 | 《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
全受全归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
八面受敌 |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
六根清净 | 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
六根清静 |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
冬温夏清 |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