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端本澄源端本澄源的故事

端本澄源的成语故事


拼音duān běn chéng yuán

基本解释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暂未找到成语端本澄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端本澄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本万利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一碗水端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一窝端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一锅端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万绪千端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三句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三句话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不依本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不可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不安本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惜工本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不惜本钱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不惜血本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不知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乾端坤倪
云端里看厮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作恶多端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依本画葫芦《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信以为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元元本本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务本力穑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务本抑末《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千条万端《后汉书·吴汉传》:“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
千状万端宋 王安石《与孙侔书》:“某忧痛愁苦,千状万端,书所以不能具。”
千端万绪《汉武帝内传》:“求道益命,千端万绪,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
千绪万端《晋书·陶侃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