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自然的成语故事
拼音tīng qí zì rán
基本解释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暂未找到成语听其自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听其自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反其道 | |
一目了然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
一见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万变不离其宗 | 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三折其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缄其口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不乏其人 |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
不以为然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不厌其烦 | 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
不厌其繁 |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
不厌其详 | 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堪其忧 |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不堪视听 |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
不安其室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不得其所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
不得其死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不打自招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不改其乐 |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不攻自拔 |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
不攻自破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不敢自专 | 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
不期然而然 | 明 高启《威爱论》:“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为哉!” |
不期而然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