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置若罔闻置若罔闻的故事

置若罔闻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ruò wǎng wén

基本解释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暂未找到成语置若罔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置若罔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无所闻
一笑置之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一闻千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不容置喙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不容置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不屑置辩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不求闻达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不相问闻
不相闻问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不绝若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置可否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不置褒贬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不问不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不闻不问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举世闻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举国若狂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举棋若定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举止自若《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举重若轻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久闻大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习惯若自然《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习若自然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了然无闻
了若指掌《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亘古奇闻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亘古新闻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从来稀有,亘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