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曲易调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i qǔ yì diào
基本解释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出处《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暂未找到成语改曲易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改曲易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字不易 |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
一定不易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
一成不易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一改故辙 | |
一曲阳关 | 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万世不易 | |
三写易字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
不可移易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
不改其乐 |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不易一字 |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
不易之典 | 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
不易之论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
东西易面 | 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
临敌易将 | 《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
乔妆改扮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里堡,乔妆改扮访民情。” |
乔装改扮 | 郭澄清《大刀记》第八章:“继而又道:‘来个乔装改扮,分散突围。’” |
九曲十八弯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弯中,唤我那结义兄弟出来,就好与他算账。” |
九曲回肠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乡曲之情 | 唐·牛肃《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施。” |
乡曲之誉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 |
交能易作 | 春秋·齐·管仲《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土、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
以暴易乱 | 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
以暴易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以羊易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众口难调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众擎易举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
众曲不容直 | 西汉·司马迁《淮南子·说山训》:“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