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举止自若举止自若的故事

举止自若的成语故事


拼音jǔ zhǐ zì ruò

基本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暂未找到成语举止自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举止自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一动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一举万里《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一举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举两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一举两全《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一举两失《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一举两得《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举千里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一举成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一举手之劳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一噎止餐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不可枚举元 王恽《秋涧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其至公正之大论,卓异特达之举,固不可枚举。”
不可胜举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不打自招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不攻自拔《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不攻自破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不敢自专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不由自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不知自爱
不知自量
不绝若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胜枚举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不能自已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不能自拔《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不自满假《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不自由,毋宁死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