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田父野叟田父野叟的故事

田父野叟的成语故事


拼音tián fù yě sǒu

基本解释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出处金·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方春劝耕,遭田父野叟于途,慰以农里之言,而勉之孝弟之训。”


暂未找到成语田父野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田父野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卒之田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东野巴人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东野败驾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两脚野狐《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严父慈母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为民父母《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乃祖乃父《尚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
买田阳羡宋 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体国经野《周礼 天官 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再生父母宋 曾晞颜《贺新郎 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刮野扫地《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势倾朝野《魏书 卢玄传》:“时灵太后临朝,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求结婚姻。”
北叟失马《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召父杜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哀哀父母《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鸿遍野《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固壁清野《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坚壁清野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夸父追日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夸父逐日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如获石田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大王如获石田。”
子为父隐《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子孝父慈《左传 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子承父业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子继父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孝悌力田《汉书 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孤云野鹤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