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奋袂攘襟奋袂攘襟的故事

奋袂攘襟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 mèi rǎng jīn

基本解释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暂未找到成语奋袂攘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奋袂攘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七捞八攘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举首奋臂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争权攘利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伐善攘羭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兵戈扰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戈抢攘《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内修外攘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前襟后裾
割襟之盟《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勃然奋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发奋为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发奋图强《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奋有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发奋蹈厉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奋不虑身《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奋不顾命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励义勇,奋不顾命。”
奋不顾生《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奋不顾身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奋勇争先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奋勇前进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奋勇向前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3回:“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奋勇向前跑去,见众人都不相随,又复站住。”
奋勇当先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奋勇直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奋发向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奋发图强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奋发有为《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奋发踔厉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奋发蹈厉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