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振聋发聩振聋发聩的故事

振聋发聩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基本解释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暂未找到成语振聋发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振聋发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发千钧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一发破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一发而不可收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一发而不可收拾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沐三捉发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一沐三握发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一触即发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一言不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一跌不振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一蹶不振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下塞上聋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不哑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不差毫发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毒不发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不爽毫发《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不痴不聋《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不瞽不聋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不绝如发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东窗事发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丝发之功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丝恩发怨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丝析发解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