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证据确凿证据确凿的故事

证据确凿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èng jù què záo

基本解释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暂未找到成语证据确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证据确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丁一确二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丁公凿井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三头六证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三媒六证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不足为据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信而有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
凭几据杖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凿凿可据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凿凿有据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凿圆枘方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凿坏以遁《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凿坏而遁《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凿坯而遁
凿壁借光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悬梁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凿柱取书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凿楹纳书《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凿破浑沌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凿穴为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凿空之论
凿空取办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凿空投隙《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凿空指鹿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
凿空立论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凿隧入井《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凿饮耕食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凿骨捣髓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