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大于本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dà yù běn
基本解释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出处《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暂未找到成语枝大于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枝大于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一本万利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一枝一栖 | |
一枝一节 |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
一枝之栖 |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一至于斯 |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
一至于此 |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三句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依本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不大对头 | 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
不安于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
不安于室 |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不安本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
不惜工本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
不惜本钱 | 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
不惜血本 |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
不拘于时 | |
不汲汲于富贵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不登大雅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