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通首至尾通首至尾的故事

通首至尾的成语故事


拼音tōng shǒu zhì wěi

基本解释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暂未找到成语通首至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通首至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念通天汉·魏伯阳《参同契》:“精勤不退,一念通天。”
一片至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一秉至公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一窍不通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一窍通,百窍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
一脉相通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一至于斯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一至于此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一通百通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丁宁周至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七首八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万事亨通清 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三首六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不堪回首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不通世务
不通文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不通时宜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不通水火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串通一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临深履尾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举首加额宋·司马光《谕若讷》:“上乃飞白‘安静’二字,以赐若讷,若讷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举首奋臂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举首戴目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乌鹊通巢《隋书·郭隽传》:“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乞怜摇尾明·王錂《春芜记·构衅》:“你无知小辈,胡言乱语,休在人前乞怜摇尾!”
书通二酉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