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绵力薄材绵力薄材的故事

绵力薄材的成语故事


拼音mián lì bó cái

基本解释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暂未找到成语绵力薄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绵力薄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力承当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一心一力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一臂之力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一表人材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不自量力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不见棺材不下泪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不见棺材不掉泪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见棺材不落泪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不费吹灰之力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不遗馀力《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丰筋多力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临深履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义薄云天《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九牛二虎之力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五短身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脚虎。”
人材出众清 吴趼人《情变》第四回:“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生得又秀气,何老头子见了,一定是中意的。”
以力服人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作育人材《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佳人薄命宋 辛弃疾《贺新郎 送杜叔高》:“自昔佳人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倾注全力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假力于人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全力以赴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兼人之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
出力不讨好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刁钻刻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二则故旧好亲戚多,三则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没有一个刁钻刻薄的。”
分浅缘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身未到,心先到,分浅缘薄,有上梢没下梢。”
分薄缘悭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啄木儿》:“岂料分薄缘悭不到头,闷中闷,愁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