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膝痒搔背膝痒搔背的故事

膝痒搔背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 yǎng sāo bèi

基本解释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暂未找到成语膝痒搔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膝痒搔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关痛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不疼不痒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不痒不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不痛不痒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不相违背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不知疼痒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不知痛痒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不觉技痒汉 应劭《风俗通 声音 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亚肩叠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亚肩迭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人前背后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人心向背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促膝而谈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
促膝谈心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倒背如流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冷水浇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红玉听了,总如冷水浇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声不得。”
凫胫鹤膝庄周《庄子 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刮毛龟背宋·苏轼《东坡》:“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力透纸背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加膝坠泉《旧唐书·姜公辅传》:“公辅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
加膝坠渊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勾肩搭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只见尼姑与那些女娘,或是搂抱一会,或是勾肩搭背、偎脸接唇一会。”
卑躬屈膝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压肩叠背《水浒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
压肩迭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
向声背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吾膝如铁《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头痒搔跟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