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疏忽职守疏忽职守的故事

疏忽职守的成语故事


拼音shū hū zhí shǒu

基本解释不尽责,失职。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疏忽职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疏忽职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官半职元 王实甫《西厢记》:“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一钱太守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一阶半职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职,何足算,不堪题。”
一麾出守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 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主守自盗《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唤做‘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交疏吐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亲不隔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亲极反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亲疏贵贱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
人地生疏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仗义疏财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以守为攻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以攻为守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且吾又闻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以疏间亲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远间亲唐 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
以身殉职《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保守主义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保残守缺《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信守不渝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倏忽之间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倏来忽往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克尽厥职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一回:“又蒙圣恩,命俺叨袭父职,敢不克尽厥职。”
内疏外亲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凭险作守《南史·梁武帝纪·封梁公策》:“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分兵把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4回:“二城俱已收复,分兵把守,诸事停妥。”
分守要津明·何良臣《阵纪·战机》:“以寡击众,务于隘塞,必于暮夜,伏于丛茂,要于险阴;以众击寡,务于广漫,利于旦辰,分守要津,绝彼运道。”
削职为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力薄才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