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褴褛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shān lán lǚ
基本解释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暂未找到成语衣衫褴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衣衫褴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品白衫 | |
一衣带水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七次量衣一次裁 |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不衫不履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不解衣带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东市朝衣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丰衣足食 | 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
乌衣之游 |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
乌衣子弟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
乌衣门第 | 清·陈维菘《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 |
乘肥衣轻 |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
优孟衣冠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作嫁衣裳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侈衣美食 | 《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
削衣贬食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
博带褒衣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司马青衫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和衣而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 |
和衣而睡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圣主垂衣 | 语出《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
天衣无缝 |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好女不穿嫁时衣 | 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好衣美食 | 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且帝子何患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