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 tú zhī fǎn
基本解释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暂未找到成语迷途知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迷途知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事不知 |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
一体知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
一体知照 | |
一去不复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一去不返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
一叶知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一叶落知天下秋 | 《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叶迷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一无所知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一望而知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一物不知 |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一知半见 | 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
一知半解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一知片解 | 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一问三不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
七返丹 | 东方玉《七步惊龙》第四章:“‘七返丹’功参造化,练气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轻身,得享遐龄。” |
七返还丹 | 李涵虚《三车秘旨》:“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
三不知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
三月不知肉味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
不得而知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不知丁董 |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
不知不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
不知世务 |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不知何许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
不知其详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