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亡据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n tuì wáng jù
基本解释同“进退无据”。
出处《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暂未找到成语进退亡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进退亡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退六二五 |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
三户亡秦 | 《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不栉进士 | 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不知进退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不足为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不进则退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
不进油盐 | |
且战且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
丧胆亡魂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
乐退安贫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了不长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
亡不待夕 | |
亡不旋跬 | 《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
亡不旋踵 | 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
亡可奈何 | |
亡命之徒 | 《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
亡国之器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
亡国之声 |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
亡国之社 | 《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
亡国之音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亡国大夫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
亡国奴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
亡国灭种 |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
亡国破家 |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
亡国败家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
亡在旦夕 |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
亡戟得矛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
亡猿灾木 |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