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痴呆懵懂痴呆懵懂的故事

痴呆懵懂的成语故事


拼音chī dāi měng dǒng

基本解释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愚笨糊涂,资质低下。

出处元·无名氏《一枝花》:“倒不如痴呆懵懂,甘守着陋巷的这箪瓢。”


暂未找到成语痴呆懵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痴呆懵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痴一醒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
不懂人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54回:“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反说不懂人事。”
不懂装懂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不痴不聋《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书呆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似懂非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似醉如痴明 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假痴不癫《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假痴假呆《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半懂不懂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半痴不颠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以上下都喜欢他。
口呆目瞪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口呆目钝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呆似木鸡《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头呆脑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呆如木鸡《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里撒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如痴似醉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如痴如呆刘兰生《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他总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颠,如痴如呆地仰望着头顶的星空。”
如痴如梦明 李贽《焚书 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如痴如狂《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
如痴如醉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如醉如痴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妍皮不裹痴骨《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