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恶翦暴的成语故事
拼音tǎo è jiǎn bào
基本解释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暂未找到成语讨恶翦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讨恶翦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暴十寒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三尸暴跳 | |
上嫚下暴 | |
上慢下暴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不忙不暴 | 《董西厢》卷二:“不紧不慌,不惊不怕,不忙不暴。” |
不念旧恶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不恶而严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丑类恶物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东征西讨 | 唐 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 |
东讨西伐 |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
东讨西征 |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
两面讨好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
为恶不悛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为非作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乞儿暴富 | 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然寒微之士,无从致此,但得宣、成等窑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矣。”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从恶如崩 |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从恶是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从恶若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以众暴寡 |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以大恶细 | |
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
以恶报恶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以暴易乱 | 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
以暴易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众好众恶 |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众恶必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