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赤颈的成语故事
拼音hóng liǎn chì jǐng
基本解释形容十分激动。
出处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暂未找到成语红脸赤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红脸赤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寸赤心 |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
万紫千红 |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万红千紫 | 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
不分青红皂白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不问青红皂白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丹之所藏者赤 | 《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丹心赤忱 | 邹韬奋《抗战以来·广大读者爱护支持的文化堡垒》:“劳瘁心力,忍饥耐寒,对于国内外读者竭诚服务的一片丹心赤忱凝结而成的!” |
乌帽红裙 |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
争红斗紫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
交颈并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
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伸头缩颈 | 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
依翠偎红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不如且讨红裙趣,依翠偎红院宇中。” |
俛首系颈 | 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
倚翠偎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
倦尾赤色 | 《诗经 周南 汝坟》:“鲂鱼赤尾。” |
偎红倚翠 | 宋·陶榖《清异录·偎红倚翠大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煜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 |
兜头盖脸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还拿起擀面杖,兜头盖脸一顿打。” |
兵在其颈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兵已在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出头露脸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
刎颈之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刎颈至交 | 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
刻翠裁红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