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青青的成语故事
拼音yù yù qīng qīng
基本解释郁郁:香气浓烈的样子。形容香味浓烈,生气勃勃的样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暂未找到成语郁郁青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郁郁青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七青八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万古长青 |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万选青钱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不分青白 | 见“不分皂白”。 |
不分青红皂白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不问青红皂白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丹青不渝 |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丹青妙手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以白诋青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
俯拾青紫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功标青史 |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
半青半黄 |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取青妃白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
取青媲白 |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
古寺青灯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一个立志修行的何玉凤,要向古寺青灯寻活计。” |
司马青衫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名垂青史 | 清 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
名标青史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
垂名青史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妙手丹青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布袜青鞋 | |
平地青云 | 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
平步青云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
平步青霄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抑郁不平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4回:“只这七个字,那种抑郁不平之气,也就可想了。” |
抑郁寡欢 | 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
披云雾睹青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