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殚力痡的成语故事
拼音cái dān lì pū
基本解释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暂未找到成语财殚力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财殚力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力承当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一臂之力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万贯家财 |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
不义之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不自量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不遗余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不遗馀力 | 《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丰筋多力 |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
临财不苟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临财苟得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义不生财 | |
九牛二虎之力 |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人财两失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 |
人财两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
仗义疏财 |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
以力服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伤财劳众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毕竟鳅船难取胜,伤财劳众枉徒然。” |
倚财仗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
倾注全力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
假力于人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
全力以赴 |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
出力不讨好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
别居异财 |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 |
别籍异财 | 《唐律 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