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大方的成语故事
拼音luò luò dà fāng
基本解释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暂未找到成语落落大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落落大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一叶落知天下秋 | 《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字不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一干一方 |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
一方之任 |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一落千丈 | 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七上八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七零八落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上南落北 |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上方宝剑 |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
上根大器 | |
下落不明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不上不落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不劣方头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
不大对头 | 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
不成方圆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不登大雅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