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至尾的成语故事
拼音cóng tóu zhì wěi
基本解释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也作“从头到底”、“从头到尾”。
出处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暂未找到成语从头至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从头至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年到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
一心挂两头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一片至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
一秉至公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一至于斯 |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
一至于此 |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
一蛇两头 | 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
一身两头 | 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丁宁周至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
万丈高楼从地起 | 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
万头攒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
万绪千头 |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
三从四德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三占从二 | 《尚书 洪范》:“三人占,从二人之言。” |
三天两头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三头两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三头两绪 |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
三头两面 |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三头二面 | 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三头八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三头六臂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
三头六证 | 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
三头六面 | 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
三头对案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