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致命遂志致命遂志的故事

致命遂志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mìng suì zhì

基本解释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出处《周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暂未找到成语致命遂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致命遂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一命之荣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
一命呜呼清 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一命归西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一命归阴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一命鸣呼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一文如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一片志诚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一致百虑《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一钱如命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三命而俯《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不以辞害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不复堪命《后汉书 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穷,无望来秋。百姓力屈,不复堪命。”
不得命
不拔之志《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不辱使命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专心一志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专心一致《清朝野史大观·缪炳泰以画受高宗知遇》:“可见一技之末,非专心一致为之数十年,亦不能发名而成业也。”
专心致志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东山之志《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授命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临危效命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
临危致命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为民请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举国一致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乐天任命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乐天安命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