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大盗窃国大盗窃国的故事

大盗窃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 dào qiè guó

基本解释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暂未找到成语大盗窃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盗窃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元大武《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一国三公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秉大公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七大八小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万事大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万国来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三徙成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上医医国《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上根大器
不以一眚掩大德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大对头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不登大雅见“不登大雅之堂”。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不知大体《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不能登大雅之堂
不识大体《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不达大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不顾大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不饮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专权误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东洋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丧师辱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丧权辱国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丰亨豫大宋 魏了翁《代南叔兄上费参政》:“自丰亨豫大之名立也,而财用日耗。”
为国为民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为国捐躯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