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机立断的成语故事
拼音féng jī lì duàn
基本解释犹言当机立断。
出处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暂未找到成语逢机立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逢机立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一刀两断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日万机 | 《尚书 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
一笔勾断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一线生机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七断八续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三分鼎立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不失时机 |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不断如带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不破不立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不立文字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两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中立不倚 | 《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临机制变 | 《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
临机制胜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于行间。” |
临机应变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6卷:“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盖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 |
临机立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临机能断 | 《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临机设变 | 《北史·侯深传》:“深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 |
临机辄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主观臆断 | |
久别重逢 |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