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满目荆榛满目荆榛的故事

满目荆榛的成语故事


拼音mǎn mù jīng zhēn

基本解释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暂未找到成语满目荆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满目荆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叶障目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目之士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一目了然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目五行《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一目十行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目数行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七满八平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万目睚眦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万目睽睽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三平二满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不堪入目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不自满假《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不识庐山真面目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两叶掩目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丰丰满满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得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
举世瞩目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举动荆棘
举目千里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举目无亲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举目皆是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
举首戴目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