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枯肠的成语故事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基本解释枯肠:心肠都枯干了。比喻写作思路贫乏。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出处明 邵璨《香囊记》:“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暂未找到成语搜索枯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搜索枯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一将成功万骨枯 | 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索得男 | 《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
一索成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一聚枯骨 | 《神仙传·老子》:“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不假思索 |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不加思索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
世路荣枯 |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诗:“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
东搜西罗 | 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
丢心落肠 | |
九回肠 | 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
九回肠断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九曲回肠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以索续组 |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伸钩索铁 |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
作作索索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
倒裳索领 | 《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
倾吐衷肠 | |
倾肠倒肚 | 《朱子语录》:“圣人肚肠,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倾肠倒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若是临济儿孙,终不依草附木,资福喜见,同参今日,倾肠倒腹。” |
儿女心肠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
兜肚连肠 | 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
八索九丘 | 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
兴味索然 | 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
兴致索然 |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
冢中枯骨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