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拽象拖犀拽象拖犀的故事

拽象拖犀的成语故事


拼音zhuài xiàng tuō xī

基本解释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形容勇力过人。

出处元 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凭着我拽象拖犀胆气雄,更那堪武艺精,怕什么奸贼巨鹿狠邳彤。”元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二折:“我可也杀人放火偏能惯,拽象拖犀气力高。”


暂未找到成语拽象拖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拽象拖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点灵犀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蛇吞象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万象包罗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万象更新清 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万象森罗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
东扯西拽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众人摸象
众盲摸象《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包罗万象《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合眼摸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垂朱拖紫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太平无象《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巴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带水拖泥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得意忘象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心有灵犀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忘象得意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怀金拖紫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扯扯拽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拔犀擢象宋 王详《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
拖人下水明 李素甫《元宵闹》第25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拖人落水《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杨谦因建之妻子有吃醋拈酸之病,恐明日惹柳氏嗔怪,说他拖人落水,因此不敢兜揽。”
拖儿带女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拖儿带女的,起五更,熬半夜,这是造的什么孽呀!”
拖后腿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16章:“咱们官渠岸的风水不好,两家富户拖后腿,互助合作走不到人家头前。”
拖天扫地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拖家带口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