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知错就改知错就改的故事

知错就改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cuò jiù gǎi

基本解释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出处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暂未找到成语知错就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错就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事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一体知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一体知照
一叶知秋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一叶落知天下秋《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呵而就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差二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一差半错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一念之错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一挥而就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一改故辙
一无所知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一望而知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一物不知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一知半见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一知半解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片解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一蹴可就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一蹴而就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一问三不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三不知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三差两错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三差五错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下笔便就《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不堪造就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