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担惊受恐担惊受恐的故事

担惊受恐的成语故事


拼音dān jīng shòu kǒng

基本解释见“担惊忍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暂未找到成语担惊受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担惊受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坐尽惊《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坐皆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一座尽惊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一座皆惊《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惊非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一鸣惊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七担八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因与众人在吴道官房里算帐,七担八挪缠到这咱晚。”
上当受骗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与受同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两头担心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死不恐西汉·刘秀《新序·义勇》:“吾闻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临难不恐《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乘虚可惊《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争先恐后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争前恐后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五积六受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代人受过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令人吃惊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传道受业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信受奉行《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俯首受命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儿行千里母担忧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全受全归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八面受敌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冻浦鱼惊《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