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醪投川的成语故事
拼音dān láo tóu chuān
基本解释箪:古代盛食物的器具;醪:酒;川:河流。指古代将领将酒倒入河中与兵士共饮。形容爱抚部下,同甘共苦。
出处晋·张协《七命》:“箪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
暂未找到成语箪醪投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箪醪投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箪一瓢 |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一马平川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三告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下井投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
东投西窜 | |
临川羡鱼 | 汉 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
举手投足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义气相投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乘间投隙 | 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
五体投地 |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
五体投诚 | |
以卵投石 | 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以水投水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以水投石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以石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
以石投水 |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以碫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
以胶投漆 |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
以蚓投鱼 |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
众川赴海 | 《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
偶变投隙 | 宋·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 |
冰炭不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
凿空投隙 |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
匕首投枪 |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
卖身投靠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我见这富家儿的鹰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权门卖身投靠之辈是怎样的阴险了。” |
去暗投明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
取辖投井 |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
口壅若川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